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理解“七一”重要讲话的深远意义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家治理周刊 Author 徐汉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诠释了百年中国共产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成功奥秘;揭示了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坚定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徐汉明教授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展开深入分析。
更多内容,请点击封面购买本期杂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主题的高度,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向全球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之奥秘就在于“马克思主义行”;提出了世界上最大执政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回答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时代之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动员令。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立意高远,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如何在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建成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自身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又希望保持民族独立性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展示了“中国之治”的魅力。这篇讲话,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诠释了百年中国共产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成功奥秘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面对一个个前无古人的重大考验和风险挑战、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与“变局”之中。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屠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政权、建设的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领导亿万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共和国,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开创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之“新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战胜了帝国主义对新生政权的颠覆破坏,以及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重重封锁,开创了建设现代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之“新局”。
20世纪八十年代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历史低潮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热战”“暗战”险象环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抢抓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兴起、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之“新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之“新局”。
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各种矛盾风险挑战叠加的现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反腐正风肃纪,加强自身建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率领亿万人民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开创了中华民族强起来之“新局”,产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一次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新中国为什么能够以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并逐步向领跑的跨越?是因为我们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正确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特别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更进一步,是因为我们党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揭示了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坚定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强调在“新的征程上,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把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党的一大党纲,就把组织工人、农民和士兵,实行社会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大则提出“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里面去”的主张。毛泽东同志在总结简单照搬“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模式造成大革命失败、革命根据地丢失惨痛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中国革命要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党的八大将“群众路线”写入党章,并成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力量,顺利完成过渡时期的“三大改造”,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不仅第一次科学回答了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难题,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而且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步入20世纪八十年代,国际社会正呈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正是因为我们党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才能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步入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进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断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是21世纪伟大马克思主义者最具标识性的伟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群众路线”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新举措,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等。正是因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征程中紧紧依靠和团结人民,才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解读了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够破除政权更迭“历史周期率”、永葆青春而“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之密码
《共产党宣言》问世173年来,众多国家政治精英或因信仰马克思主义组建共产党,或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宣称自己是共产党。然而,很多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历史洪流中被淘汰出局,就连由伟大导师列宁同志亲手缔造的俄共(布),也未能逃出改弦更张的厄运。“苏东剧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严重挫折,也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新的考验。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在20世纪90年代变得暗淡,哪个国家还能使之绽放理论、制度、实践的光彩?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回答党外人士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共产党执政后如何破解政权更迭“历史周期率”问题时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1948年九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报告中,毛泽东同志系统思考建国方略、回答政党现代化建设之问、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问。毛泽东指出:“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这样: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但不仅仅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有关新型国家权力运行,毛泽东给出的答案是“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
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始终坚持自我革命,才成功破除中国两千多年政权更迭“历史周期率”的迷阵。在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分化、异化图谋的大背景下,汲取苏东国家共产党执政垮台的惨痛教训,中国共产党赓续红色血脉、永葆青春的“秘钥”在于——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在新征程中,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再一方面,我们将党和人民在70多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成熟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根本大法,建立国家监察制度,对履行公权力的人员实行全覆盖监督,把公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这些举措,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制度、实践的新途径,开创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从而释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来源 |《国家治理》周刊2021年7月第2期
原文标题 |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作者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徐汉明
新媒体编辑 | 臧雪文
原文责编 | 周素丽
美编 | 石玉 王嘉骐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国家治理》周刊及人民论坛网!
声明:《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